
这到底是什么奇怪的流量密码啊,昨天比赛看得我心情复杂,不是说运动员输了比赛不好,而是现场那叫一个离谱,一大群人,听着声儿都像是老爷们,声嘶力竭地给一个叫金娜英的选手加油,法国赛场,那气氛,简直了,感觉金娜英才是主场作战。我当时就懵了,心里嘀咕,咱自家选手蒯曼也挺可爱的,怎么没啥动静呢?后来琢磨来琢磨去,难道,真的就因为人家长得漂亮,比咱们自家姑娘显眼?
你说这事儿吧,运动员拼尽全力,靠的是实力,靠的是技术,可昨天这场景,怎么看都让人有点不是滋味。金娜英确实长得挺不错的,这点得承认,在乒乓球圈里,算得上是少有的美女了,而且这次比赛她表现也出人意料地好,打出了几板绝活,赢得了不少掌声,球迷疯狂喜欢也很正常。但关键是,这种喜欢,会不会有时候,已经超越了对实力的认可,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看脸”?
我不是说长得好看就一定不行,也不是说球迷就不能喜欢漂亮选手,这无可厚非。可当这种喜欢,变成压倒性的支持,甚至盖过了对其他选手的关注,这就有点让人不舒服了。蒯曼输了球,按理说大家该给她鼓励,安慰,可现场那些声浪,似乎都给了另一边。这就像是一种无声的提醒,颜值,有时候真的比努力更能吸引眼球,更能赢得支持和关注。
咱们的运动员,为了国家荣誉,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多少个日夜的训练,多少次伤病的折磨,这些才是她们最宝贵的财富。可如果比赛的焦点,很容易就被一个漂亮的外表所吸引,那对于那些默默付出,但可能长相不那么出众的运动员来说,是不是有点太不公平了?这种“以貌取人”的现象,在体育界,真的不应该成为主流。
我还听到有人说,蒯曼还是别染发了,那个颜色显黑,不如自然发色好看。甚至还有更直接的评价,说“太肥”。拜托,这是在讨论比赛,讨论实力,不是在选美,也不是在评判身材。运动员的身材,是为了比赛服务的,她们需要的是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竞技状态,而不是符合某种刻板印象的“完美”身材。把关注点放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本身就说明了一种本末倒置。
回想一下,体育竞技的魅力,不正是来自于那种超越外表的、纯粹的实力较量吗?那种不到最后一刻,胜负难料的紧张感,那种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展现出强大意志力的拼搏精神。如果观众的注意力,被一张漂亮的脸蛋,或者一个所谓的“可爱”人设所吸引,那体育本身的那种纯粹性,会不会被稀释掉?
我有点担心,长此以往,会不会鼓励了一种“颜值至上”的风气。运动员会不会觉得,与其埋头苦练,不如先把自己的形象包装好,这样更容易获得关注和商业机会?这对于整个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绝对不是好事。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实力至上,是公平竞争,是用汗水和拼搏赢得尊重,而不是靠一张脸。
你看,金娜英这次比赛表现确实亮眼,球迷喜欢她,情有可原。但当这种喜欢,演变成了一种“颜值碾压”的态势,甚至让自家选手得不到应有的支持,我真的觉得,我们需要反思一下,我们到底在为什么而喝彩,又在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一位运动员。
难道,在追求胜利的赛场上,一个好看的皮囊,真的就能盖过一切吗?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每日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