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的战火在短暂的平静后再次爆发,近日以色列突然对叙利亚展开了军事行动,未做任何预告便发起了空袭,目标直指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附近的空军基地、总统府及国防部大楼。4枚导弹击中了叙利亚国防部大楼,造成了严重损毁,甚至连叙利亚电视台的直播都被迫中断,节目一度停播,现场一片混乱。
这次空袭的意图非常明确——以色列的目标是摧毁叙利亚的政权军事指挥中心,特别是清除叙利亚总统朱拉尼的权力核心。面对这种猛烈的攻势,叙利亚“大总统”朱拉尼终于站出来发表声明,态度是“叙利亚不想打,也不敢打”。他强调,叙利亚希望与以色列能够和平共处,避免战争,尽力避免任何冲突再度升温。尽管如此,叙利亚国防部不得不开始撤离南部的苏韦达市,将部分领土交出。
自朱拉尼上台以来,叙利亚一直在寻求与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为此,朱拉尼在许多问题上都做出了让步,甚至没有再提及戈兰高地的归属问题。原以为这些妥协能换来和平与稳定,没想到反而引来了以色列的进一步挑衅,得寸进尺。局势的恶化直接源于叙利亚南部的德鲁兹民兵与叙政府军的冲突加剧。7月13日,叙南部德鲁兹人聚集的苏韦达省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冲突迅速升级,造成至少248人死亡,其中包括大量平民。为平息内乱,叙政府军迅速进驻苏韦达市,并派遣了多个精锐部队与德鲁兹武装展开激烈的巷战。
然而,出乎预料的是,以色列此时以“保护德鲁兹人”为由,突然进行了军事干预。7月14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公开声明,表示以色列有义务保护其境内的德鲁兹人。随即,以色列对叙政府军在苏韦达省和德拉省的军事目标进行了空袭,摧毁了大量叙利亚政府军的武器装备,包括坦克和火箭发射器等。
展开剩余71%7月16日,局势再度升级,以色列空袭了大马士革的总统府及国防部大楼。空袭造成了建筑物严重损毁,现场浓烟滚滚,叙利亚电视台的直播画面被迫中断,虽然朱拉尼并未在总统府内,因此躲过了一劫,但这次袭击显然给叙利亚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朱拉尼本来是想平息国内的叛乱,采取措施来稳定局势,但以色列显然有着更深的战略目标。首先,以色列一直试图在叙利亚南部建立一个“非军事化缓冲区”,自从2024年12月叙利亚政局发生剧变以来,以色列就占领了戈兰高地,要求叙利亚南部的苏韦达、德拉、库奈特拉三省完全非军事化,禁止叙利亚政府军驻扎。此次空袭显然是以色列用武力威慑叙利亚政府军,迫使叙利亚不得不接受其要求。
其次,以色列保护德鲁兹人并非单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这一行为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以色列境内有约15万德鲁兹人,占其总人口的1.6%,但他们在以色列军队和警察中的比例较高,尤其在以色列军官中占有一定地位。叙利亚德鲁兹社区曾于2025年1月公开呼吁加入以色列,希望得到以色列的保护。以色列借此机会加强对叙南部的影响力,削弱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在该地区的渗透。不过,显然,这种行为已经越过了对叙利亚内政的干预界限,属于粗暴的外部干涉。
最后,这次空袭也是以色列对叙利亚政权的一次打压,目的是为了增加谈判筹码,迫使叙利亚在未来的谈判中做出更多让步。尽管叙以两国近年来在阿塞拜疆进行了一些秘密会谈,探讨关系正常化,但以色列拒绝归还戈兰高地,双方的分歧依然难以调和。以色列的空袭,显然是试图通过武力逼迫叙利亚接受更为苛刻的条件。
从朱拉尼的反应来看,叙利亚政府在面对以色列强大的军事压力时,显然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在空袭发生后,朱拉尼通过电视讲话表态,象征性地谴责了以色列的行为,称其“制造分裂”,但他也强调,叙利亚不会卷入新的战争。朱拉尼承诺保护德鲁兹人的安全,并称他们是叙利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声明意在平息国内的民族矛盾,同时通过撤军措施向国际社会传达克制的信号,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防止美国和以色列的全面干预。
实际上,朱拉尼此时的态度已相当直接地说明了叙利亚当前的困境。可以说,叙利亚的处境已经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自从阿萨德政权倒台后,叙利亚不仅失去了很多战略筹码,国际社会也对其关注度逐渐降低,除了向美国提供石油外,几乎没有其他谈判筹码。而以色列之所以频频对叙利亚南部地区虎视眈眈,正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资源和战略价值。
虽然朱拉尼政权得到了一部分欧美国家的有限承认,但国内的地方武装力量割据现象依然严重,像德鲁兹民兵和库尔德武装等势力的存在,使得叙利亚很难实现统一。稳定局势并推动经济重建是朱拉尼当下的首要任务。美国虽然已部分解除对叙利亚的制裁,但叙利亚仍处于一种高度不稳定的状态。以色列的空袭不仅使叙政府军被迫撤离苏韦达市,还迫使其接受了停火协议,凸显出叙利亚与以色列在军事上的巨大差距。
朱拉尼政府不敢与以色列正面冲突,背后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叙利亚的军力无法与以色列抗衡;另一方面,经济重建依赖西方国家的援助。以色列精准的军事打击不仅是一种警告,更是以色列谈判中的一种策略。不过,频繁的妥协和让步,最终能否换来真正的尊严和安全,仍是个未知数。
发布于:天津市每日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