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打开手机点外卖时,你是不是也发现奶茶比矿泉水还便宜?
2.8元买5根巧乐兹、5元喝到3杯奶茶、十几串烧烤直接免配送费……这些“离谱”的低价不是商家疯了,而是美团和淘宝闪购的“神仙打架”掀起的补贴狂潮。
7月5日,暑期档首个周末,两大平台用“免单式”补贴引爆市场,订单量飙升、服务器崩溃、商家手忙脚乱,甚至惊动了市场监管部门。
这场看似“薅羊毛”的狂欢背后,藏着怎样的商业暗战?
普通人又该如何看待这场“低价风暴”?
要说清楚这场大战的来龙去脉,得先从淘宝闪购的“500亿补贴计划”说起。
7月2日,淘宝突然宣布砸500亿补贴外卖和即时零售,首日的餐饮订单量直接翻倍,连锁品牌订单涨了170%,中小商家也涨了140%。
这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大石头,激起的浪花直接拍到了美团家门口。
美团也不含糊,7月5日晚上直接甩出“即时零售订单破1.2亿单”的成绩单,两小时新增2000万单,相当于每分钟有1.6万笔订单诞生。
用户们更是乐开了花,朋友圈里晒的都是“2.2元喝到瑞幸美式”“自提奶茶比到店还便宜”的截图。
但热闹背后,普通人更关心的是:这波补贴到底图啥?
为啥平台宁愿“倒贴钱”也要抢市场?
其实道理很简单——暑期本来就是消费旺季。
学生放假、白领下班后宅家,再加上天气热得不想出门,奶茶、冰淇淋、烧烤这些高频低价商品的需求蹭蹭往上涨。
平台这时候撒钱,就像夏天卖冰棍,越多人买越能抢占市场。
淘宝闪购刚上线两个月就日订单破6000万,美团当然不能坐视不管,赶紧加码补贴保住“外卖一哥”的位置。
不过,补贴大战可不只是平台之间的较量。
北京的奶茶店老板老张说,活动当晚半小时涌进60多单,打单机响得他耳朵疼,最后只能远程求平台运营“别关店”。
安徽的小商家更夸张,晚上十点看到订单冲到四五十单,以为是系统出问题,吓得赶紧关店,结果被平台电话追着问“为啥不干了”。
这些故事听着搞笑,其实反映了中小商家的真实困境:平台补贴看似让利消费者,但商家得承担更高的成本。
有商家算过账,一单奶茶原本赚5块,补贴后利润只剩2块,再降就得亏本。
消费者这边倒是开心,但也不是没有隐忧。
有人为了凑满减一口气买十杯奶茶,最后喝不完只能倒掉;有人点了三顿外卖,体检报告直接亮红灯。
更扎心的是,补贴退潮后怎么办?
就像去年双十一抢的便宜货,过完节发现根本用不上。
有大学生吐槽:“活动一结束,我连早餐该吃啥都不知道了。”
这说明补贴虽然刺激了消费,但也让一些人养成了“等打折”的习惯,反而忽略了真实需求。
再说说平台之间的“暗战”。
淘宝闪购能这么猛,靠的是背后阿里生态的力量。
饿了么并入电商事业群后,和淘宝的流量打通,用户既能逛淘宝买衣服,又能顺手点个外卖。
美团则发挥配送优势,推出“25元减21元”的神券,连配送费都免了。
这场仗打到最后,比的不仅是谁补贴多,更是谁的配送快、商家多、用户体验好。
高盛的分析师预测,未来外卖市场可能形成美团、阿里、京东“三足鼎立”的局面,但谁也别想轻易吃掉对方。
不过,补贴大战对普通人也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以前想喝杯网红奶茶,得排两小时队,现在线上抢券、线下自提,省时又省力。
中小商家也借机扩大了客群,有肉粽店老板说,平时一天15单,补贴期间涨到22单,虽然利润薄了点,但总比没生意强。
更关键的是,这场竞争倒逼平台提升服务。
美团被用户吐槽“点餐卡顿”后,连夜修复系统,还延长了优惠券使用时间;淘宝闪购则用“500亿补贴”硬扛流量高峰,首日订单直逼美团去年峰值。
这些改进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老百姓。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补贴虽然便宜了消费者,但长期来看,平台赚的钱可能还不够补贴的零头。
有业内人士算过账,美团去年利润的三分之一都投到了补贴里,如果持续下去,别说赚钱,不亏本都算烧高香。
商家更惨,头部品牌靠资金优势抢占市场,小商家要么跟着降价,要么被淘汰出局。
就像奶茶店老板李琦说的:“不做等死,做是找死。”
这种两难选择,正是中小商户在补贴大战中的真实写照。
不过换个角度想,竞争激烈了,平台就得想方设法讨好用户。
现在打开美团,不仅能点外卖,还能买药、订鲜花、预约家政服务;淘宝闪购则打通了“远场电商+近场零售”,买手机和买烤串用的是同一个App。
这些变化说明,平台不再满足于“送外卖”,而是想承包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未来,即时零售可能像水电一样成为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而补贴大战不过是这场变革的序曲。
说到底,这场大战没有绝对的赢家或输家。
平台用补贴换流量,商家在刀尖上跳舞,用户享受短暂狂欢。
但当潮水退去,裸泳者终将现形。
或许正如一位骑手说的:“我们赚的是补贴钱,但心里清楚,这阵风刮过,送外卖还是会回归‘跑腿费’。”
不过换个思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竞争,我们才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服务。
下次点奶茶时,不妨多想想:这杯便宜的奶茶背后,是无数人为了生活努力拼搏的故事,也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证明。
补贴大战终会结束,但它留下的启示值得每个人思考:如何在低价和品质之间找到平衡?
怎样让竞争真正造福消费者?
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咱们普通人每一次下单的选择里。
每日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