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伙儿是不是都被那场即将到来的9.3阅兵给刷屏了?电视上、网络上,各种关于新装备的讨论那叫一个热闹。坦克、飞机、导弹,这些大家伙每次出现都让人眼前一亮。可就在这钢铁洪流里,有一个平时不太引人注意,但这次却破天荒头一回亮相的“海上新面孔”,它一出现,立马就点燃了无数人的好奇心——说的就是那艘神秘的无人艇。
这事儿可不是小打小闹,它背后藏着我们国家在未来战场上深远的考量和布局,更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实力。为什么一艘无人艇的亮相,能让很多人觉得我们国家在某些领域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头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艘无人艇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又是如何串联起一个海陆空全方位的无人作战体系,让一些国家看了都羡慕不已,却又一时半会儿难以追赶!
先说说这艘无人艇本身。虽然它是在运输车上被拉着走的,但光是看它停在运输车上的样子,就能大概估算出它是个百吨级的家伙,属于中等大小的无人艇。可别小看它,这可不是什么模型或者还在实验室里的概念产品,咱们官方早就明确说了,能出现在阅兵式上的,那都是实实在在正在部队服役的装备!这意味着,我们解放军,继天上的无人机、地上的无人车和仿生设备之后,现在海上也有了真正投入使用的无人战力了。
那这海上“新秀”能干些啥呢?它的用处可多了去了!它可以像个勇敢的侦察兵,冲到最前沿去探听敌人的情况;也可以像个小型的移动火力点,发现目标就能直接进行攻击;还能像个“清道夫”,专门清除水下的障碍,为后续部队开辟安全的航道;甚至还能用来运送人员和物资。你想想,这不就是海上的多面手吗?而且,这种“无人”的特性,天生就带着一种未来战争的“高科技感”,让人既觉得新奇,又对它的实战能力充满了期待。
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如此重视无人艇的发展和装备呢?这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最近发生在欧洲的那场冲突,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直观、非常深刻的“实战教学案例”。在那场冲突中,一方使用无人艇的表现,简直让人大开眼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那段关于无人艇作战的视频?一艘无人艇趁着夜色,悄悄地摸到了某个地区附近的海域,然后,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它竟然从自己身上放飞了搭载的小型无人机,对着对方的阵地就是一阵猛烈的投弹,连对方的预警雷达这种高价值目标都被炸毁了!这活脱脱就是个“海上移动侦察站”兼“火力打击平台”啊!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之前的一些战例中,这种无人艇可不止一次地给对方的海军舰艇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甚至还有过在某些事件中造成对方战斗轰炸机损失的记录!这简直就是“小个子”把“大块头”搞得焦头烂额的典型案例!最让人感到棘手的是,这种无人艇的攻击方式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可对方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找到特别有效的反制办法。这充分证明了,无人艇这种东西,虽然看起来没那么庞大,但只要运用得当,真能发挥出一点不比察打一体无人机和自杀式无人机差的巨大作用!
除了从实战中得到的启示,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无人艇有望成为我们国家破解某种未来作战模式的“秘密武器”!
这种作战模式,听起来有点复杂。简单来说,是某些国家自己也承认,在广阔的西太平洋地区,如果跟我们国家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大规模对抗,他们心里其实没多少底气。但他们又不愿意轻易放弃这片区域,所以就想出了一套新的打法。
这套打法是啥意思呢?它不像传统那样,把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在一艘大型军舰或者一架战斗机上。他们想的是,把这些功能“拆散”了,分成一个个小块,然后分摊到大量造价比较低、功能相对单一的无人系统上——比如各种无人艇、无人车和各种无人机。接着,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高速的网络,让这些“碎片化”的无人系统自己去互相配合,无论是无人系统之间,还是无人系统和有人系统之间,都能根据战场情况自主地进行组合和变化,形成一张巨大的网络,对敌人进行全方位、多方向的攻击!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想用这种“以量取胜”加上“智能协同”的办法,把你的防御系统搞得应接不暇,把你的指挥决策系统搞到崩溃,让你防不胜防!
一些智库还分析说,在传统武器技术优势不再那么明显的时候,这种打法能让他们通过“低成本技术”来重新找回作战优势。说白了,就是想在这片广阔的海域,跟我们打一场以无人装备为主、高科技条件下的“游击战”!而且,我们还得注意,现在某些地区也在大力发展所谓的自杀式无人艇,妄图在未来的行动中搞偷袭,这更是我们不得不防的一点。据说对方部队的目标是让部队里有高达一半的兵力都是无人系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么,为什么说无人艇是破解这种战法的关键呢?这得从西太平洋的地理环境说起。
西太平洋,那可不是个小水塘!它的海域面积足足有七八千万到九千万平方公里,里面大大小小的岛屿、礁盘更是多得数不清,差不多有两万个!对方就是想利用这片广阔无垠的大海和数不清的岛礁,来削弱甚至抵消我们在第二岛链内的海军和空军的数量和质量优势。
你想想,光靠我们现在那些有人驾驶的作战平台,比如军舰、战斗机,要想在这片如此广阔的海域实现全天候的监控,那效果肯定是很有限的。那怎么办呢?当然是大量部署无人平台啊!
可光靠天上飞的无人机行不行呢?小型无人机虽然便宜,但飞不了多远就得返航;像某些大型无人机,虽然能飞得远,但造价又太高了,不可能大规模地部署。所以,仅仅依靠无人机,是无法实现对整个西太平洋的全面监控的。哪怕到时候我们真的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和制海权,那些没有被实时监控的岛礁,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对方秘密登陆并部署无人作战装备的基地。
这个时候,我们的无人艇就该闪亮登场了!它要做的,是充当“海上移动平台”,或者说是“无人机母舰”!通过无人艇和无人机之间的智能配合,理论上,我们完全可以在不派出军舰、飞机等有人驾驶平台的情况下,对整个西太平洋海域和所有岛礁进行全天候的监视!这样一来,不就能轻松破解对方的战术,也让某些地区的图谋无处遁形了吗?
这种战术具体怎么玩呢?咱们可以参考前面提到的实战案例:无人艇作为“母舰”,搭载大量的察打一体无人机或自杀式无人机,在指定海域进行长时间的巡逻。然后,定时起飞无人机,对每一片海域和岛礁进行全天候的监视。一旦发现目标,立刻就把目标信息共享给后方,由我们的军舰、战机或者远程弹道导弹进行精确打击。当然,也可以直接由无人艇、无人机自主对目标进行打击。
这不就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应对策略吗?而且,咱们国家有着全世界最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做后盾,我们造出来的无人艇和无人机,不仅技术做到了全球最顶尖的水平,成本也早早地做到了全球最低,生产能力更是能把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都甩开一大截!所以啊,相比对方那种可能很难真正实现起来的战法,我们国家这种应对策略,实现的可能性反而高得多!
其实啊,咱们国家在无人艇的研发和装备上,早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头,只不过我们平时比较低调,不爱声张罢了。
你可能都不知道吧?早在五年多以前,咱们官方媒体在报道部队演习的时候,就悄悄地出现了一款无人破障艇的身影。这小家伙,能高速冲到预定的水域后,自动向周围抛出大量的爆破筒,通过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把敌人布设在水下的水雷全部清除干净,为后面的登陆部队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更有意思的是,它虽然定位是破障艇,但也能搭载其他武器,冲到海滩附近后,对着沙滩上的障碍甚至敌人的火力点进行打击,简直是“开路先锋”加“火力支援”啊!
再往前看,三年前的5月18日,咱们中国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船“珠海云”号,在广州正式下水。这可不是一艘普通的船,它能在开阔水域进行远程控制和自主航行,还能携带包括无人机、无人艇和潜航器在内的多达六十多种无人设备,是全世界第一艘人工智能无人机母舰!你想想,我们完全可以在“珠海云”的基础上,打造一款吨位更大的军用型无人母舰,搭载更多的无人机,甚至是无人艇,在西太平洋进行应对,那战斗力得有多么惊人啊!
还有去年在珠海航展上,我们展出了一款可能是全球最高端的无人作战艇。这可是一艘五百吨级的大型高速隐身水面无人作战装备!根据公开资料,它的最高航速能超过四十节,续航能力超过四千海里,而且它采用了耐波性非常好的船型,在恶劣海况下,稳定性甚至能跟两千吨级的传统军舰相媲美,非常适合在海况复杂的西太平洋进行长时间的部署。这艘无人艇身上还安装了堪比轻型护卫舰的雷达和武器系统,它有多面贴片式的雷达,还有拖曳反潜声呐,配备了毫米口径的舰炮,还能共用发射系统发射各种导弹,甚至是鱼雷。官方说了,它能够独立执行超视距火力打击、防空反导以及搜索和攻击潜艇等传统作战任务,还能搭载无人机、无人潜航器进行多维度立体作战。很显然,像这样的无人作战艇,在战时完全可以部署在西太平洋海域,配合无人机摧毁对方的各种武装无人艇,以及执行运输任务的飞机和船只。
所以啊,当一些国家还在为自己国家一年能生产的无人机数量,甚至还在感叹“终于达到中国一个普通民间小厂的水平了”的时候,咱们中国军队,已经默默地拥有了一整套海陆空一体化的无人作战体系。这可不是简单的跟跑,这简直是直接开着“高速列车”,把别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每日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